WFU
顯示具有 重症急性期之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重症急性期之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2018 特別企劃_重症急性期之後





2018 特別企劃_重症急性期之後

課程簡介
    當病人罹患重大疾病,急性期的時候「只顧得了大餅顧不了芝麻」,好不容易脫離急性期的生命威脅,開始復健的漫漫長路之後,許多問題逐漸接踵而來,疼痛、攣縮以及各種的失用萎縮這樣的狀況,對很多治療師來說一定不陌生。
    教科書只告訴我們要介入動作訓練””提高功能活動能力””改善生活品質,但是,這樣的口號在臨床治療時並沒有實質的幫助。實習的時候,老師只給你要做PROM的病人,因為這是有生產力又沒有風險的任務,恰恰好適合沒有經驗的學生。所以當你開始工作,發現這樣的病人遠比想像中的多,除了抬屁股、不能坐拉起來坐、不能走拉起來走你還想到甚麼治療策略?
    陪病人在漫長艱辛的路上走,你不能只追求在治療室中吸睛的創新動作,或是和病人家屬維持和諧的關係;精準的評估治療、完整合理的治療策略才是必要配備!
    工作坊精選資深臨床講師,精心設計課程脈絡,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不談八股、不紙上談兵,針對重症急性期之後的各種面向,實際帶你看個案,告訴你如何拳拳到位!

這堂課你將學到:
1.      如何精準瞄準病患問題及損傷,對應正確的治療策略
2.      一步步推進病患的活動能力,你需要考量的面向
3.      如何整合龐大繁雜的治療計畫
4.      重現臨床情境,真實演練對策

適合對象
國內外具備執照之物理治療師/ 其他對心肺物理治療、心臟復健有興趣,具備合格證照之醫療人員

課程時間:2018/08/25(週六) 9:00-17:00 (全日課程)

課程地點:振興醫院第二醫療大樓三樓 心臟醫學中心

講師陣容: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神經物理治療組長 黃佳琦物理治療師
前榮總復健醫學部神經物理治療組長/現任暐凌居家物理治療所策略長 葛麗君物理治療師

名額:15(未滿五人不開班)

主辦: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

協辦: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心臟醫學中心

2018/08/25()
時間
課程
講師
0900-0920
開場/課程設計概念
黃心怡
0920-1010
失能狀態簡介及常見損傷
葛麗君
1010-1020
休息

1020-1110
敏銳的觀察_功能性動作評估
黃佳琦
1110-1120
休息

1120-1210
精準的治療_常見功能性動作問題
黃佳琦
1210-1310
午餐

1310-1400
幫助病人向前走_談步態評估及治療
葛麗君
1400-1410
休息

1410-1500
如果病人有100項運動要做_談治療計劃整合
葛麗君
1500-1510
休息

1510-1645
臨床教戰
黃佳琦/葛麗君
1645-1700
結語
黃心怡

學前知識:
請至「1know」平台申請帳號,主辦單位會在您報名成功後將您的帳號加入群組,課程的學前知識、當日講義、或活動紀錄將公告於上。

課後回饋:
活動結束後,於9/14 24:00前寄回一千字心得,便可獲得 1000 元教育卷回饋(掛號寄出)。課後心得將整理後刊登於相關活動網站。(備註: 教育卷可抵用於後續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開辦的課程)

退款規定:
2018/7/27前,取消報名,退款百分之八十。2018/8/5前取消報名,退款百分之五十。2018/8/20後,恕不退款,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停班停課 (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課日期,或協助改至其他梯次課程。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隱私聲明:
因課程內容牽涉智慧財產權及病患隱私,雲端平台上的教學影片禁止轉錄或另作開放性授課觀賞等用途。課堂中將有攝影師進行活動記錄。

聯絡資訊:
周小姐
連絡電話:02-28264400-3459
FAX: 02-28267431

課程原價:14000 /全日
早鳥價格(727日前完成報名)10500/全日
匯款帳號:
戶名: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
銀行代號:國泰世華銀行 013
帳號:012-03-502485-7

匯款完成請填報名表,我們會在收到您的報名資訊後寄發確認信至您的電子郵件信箱

想一起報名 8/26 經典課程系列三四


想看看菁英工作坊全系列優質課程: 課程總覽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獲得了更有效率介入急重症病人治療的訣竅」




學員 張志聖

【把握治療介入黃金時機】

臨床遇到急重症之後患者分如課堂所講,常會有皮膚、肌肉、骨骼、心血管、神經與消化系統等問題,因此患者常常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多重疾病患者,也如黃心怡老師所講,跑bedside遇到重症病人,能使用的策略真的很有限!而有限的策略一旦再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插多種管線、無菌空間、病患骨盆骨折等,能夠為病患做的就更少了,往往對於重症初期的病患,都需要等到病患症狀穩定後才給予物理治療介入,錯過最佳物理治療介入時機,畢竟對於病患來講,早期介入早期治療,能夠有效提高預後狀況。


【細心剖析,事半功倍】

經過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急重症之後這堂課後,我學到了很多。雖然急重症之後的病患常常有各種問題與各種限制,使得能使用的策略很少,但除了被動關節活動與擺位之外,可以用呼吸肌肉運動治療,改善病患長期臥床導致的呼吸症狀,或是藉由隨手可得的毛巾捲、彈力帶與徒手等方式,進行病患肋間肌的擴張與強化,幫助病患改善呼吸功能。這些都是可以在急重症之後給予病患的立即性介入,幫助病患改善功能。

原本遇到這類病患,通常第一反應都是改變病患呼吸的模式,強化呼吸肌與核心肌群,但經由這堂課的講解與實際案例的影片,才知道原來心肺功能表現不好,可以經由不同姿勢下,肋骨的擴張與身體的代償動作,來評估病患究竟是呼吸肌無力,還是核心肌群無力,導致呼吸模式異常或出現不良症狀,這樣可以更加精確地針對病患問題進行治療,而不是把心肺功能訓練、呼吸肌訓練與核心肌群訓練完整的訓練完,雖然運動訓練都是對病患有益處,多做並無壞處,但對於病患來說,可以花更少的時間,更少的精力,就能達到治療的目標,病患會有比較積極的表現與動力。


【越基礎,其實越重要】

其實臨床上治療急重症之後患者的問題,常常發生在急重症後之後未能立即轉介治療,在家屬接回家或是安養機構照顧後,發現病患狀況惡化或是無力照顧才轉介的。尤其以關節置換術後與腦中風為大宗,原因可能為病患與家屬沒有接受足夠的衛教與評估、經濟壓力、照顧人力壓力等,所以物理治療介入時,幾乎都有臥床過久的虛弱、僵硬與呼吸模式異常等問題。此時病患與家屬的第一個需求幾乎都是病患能夠走,因為不會走或走不穩易跌對家屬照顧而言,是最大的負擔。反而,呼吸模式異常導致的易累不受到重視,即使諄諄教誨回家要做吹吸管訓練,才有較好的心肺功能,運動表現也會更好,但最後成效也有限。病患與家屬只想要能夠恢復行走功能即可,即使可能走幾步就喘也沒關係。我個人覺得在這方面的衛教執行很困難,病患與家屬都很難接受呼吸訓練可以幫助行走功能的表現這種觀念,這部分是我覺得目前臨床上常會遇到的問題。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精準要求—為了給病人最好的」



學員 何乘慧

【將理念轉為實踐的那一步】


很幸運能及時報名到「重症急性期之後-談呼吸失調、動坐失能及治療策略的整合」課程,在這次的課程活動之中,不僅是課程內容收穫滿滿,也很感謝主辦單位提供很好的前置作業、上課環境及餐點,可以說是身心靈都獲得最棒的滿足。

回想起學生時代到醫院實習時,老師帶我們走進病房,看到大大小小的管路,病人劫後餘生蒼白的臉孔,微弱的呼吸,根本不知道要從何下手,更別說是要評估治療甚至是給予正確劑量的運動。在菜菜的實習治療師時代,只記得要提醒照護者做到正確的被動關節角度;狀況好一點的,帶病人抬抬屁股,或坐或站在床緣,沒有其他的評估方式及治療策略。即將要開始到床邊物理治療單位服務病人,心裡除了被動關節活動、抬屁股和翻身練習,已經想不到更好的治療方式,真的是萬分的緊張啊!



【掌握核心問題才能一一擊破】 


經過一整日扎實的訓練後,獲得兩個身為治療師很重要又很容易忽略的點:正確的評估和精準的治療。

在教授評估呼吸失調的病人時,看到影片中的個案,心裡不禁困惑:阿,不就是正常人嗎?可以走路、可以正常的生活,頂多只是平衡不好,老人嘛!多多少少的平衡不好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吧?給予的治療計畫,就會針對個案的平衡做訓練加強。經過老師的講解過後,才明白原來呼吸可以影響病人這麼多!更突然領悟到原來在不知不覺之中,我以為的正常,其實不完全正常。匆促的按表評估病人狀態,不明白正常與不正常差異在哪,也不知道應該要注意哪些細節,而忽略了病人最核心的問題。我們給予的治療,真的是病人最需要的嗎?沒有正確到位的評估,根本只是在彼此浪費時間。

課前預習有請大家先複習坐到站及步態的動作模式、主要動作肌群及所需的關節角度。這時,心裡又不禁有小劇場:阿,不就這樣嗎?還要特別開課討論唷?上過課程才可以深刻了解,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裡!經過老師個案影像討論發現,原來很多小代償從簡單的運動模式中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要針對哪一部分做加強訓練。充分了解每一個動作的運動模式,要求病人達到正確的運動模式,精準的要求病人並達到適當的運動量,才可以擁有好的治療品質也才會真正的提升病人的能力。



【期待每一次進步的機會】 


非常感謝菁英工作坊的老師及工作人員悉心的安排這次的課程,透過課前的預習,課程中的大量討論,讓學員可以完全投入在課程之中並充分的腦力激盪並創造思考。很喜歡這次的上課方式,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參與相關課程。期望以後能開更多關於重症病人的課程,治療和評估是在住院期間就可以及時介入的而非已經可以到治療室的病人,希望老師們可以完成我個人的小小心願。

最後,下次可以請攝影師幫我多捕捉一點美麗的倩影,雖然深知本人是也沒多漂亮,但是被捕捉各種怪表情也是蠻好笑的啦!(最後一段是開玩笑的啦~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激發更多急重症後期復健治療靈感」


學員 陳佩雯


醒來,挑戰亦隨之而來

隨著健保局PAC計畫的逐步推廣,促成了這次參與此堂課程的機緣。希望透過今日的學習讓自己在面對一位位重症或術後醒來的個案時,能夠更有把握的協助他們解決功能喪失、肌力下降以及呼吸失調等問題,以期提升急性後期的照護品質,把握復健的黃金時間。

「睡著比醒過來容易」,簡單一句話讓我理解到,物理治療對於急重症之後個案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引言部分,談到評估的項目,不像以往一樣,心肺重症的個案僅侷限於心肺系統、骨折術後的個案僅侷限於肌肉骨骼系統,而是首先知曉重症後個案可能衰退的各大系統,並進行相對應全面性的評估。第二部份談到呼吸失調,跳脫傳統常見的腹式呼吸訓練,更著重於評估部分,帶領著我們看到、聽到、感覺到呼吸評估的細節,治療策略則是提醒我們:如何選擇適當的治療、什麼是最重要的治療、治療的順序需要怎麼安排,給予在臨床中因為時間壓力,常常迷失於治療手法的我們,正確的治療方向與原則。


【活用資源,治療效率再提升】

第二節的課程由動作分析開始,一步一步地,從靜態觀察、動態觀察到徒手接觸,老師帶領著我們對動作進行抽絲剝繭,並針對重要的動作問題分析做邏輯思考。其中很不同的是,提醒我們在徒手接觸個案時,個案肢體給予治療師之手的感覺,是緊緊的、重重的或是有阻力的,依據各種的感覺,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推斷。在老師指導如何給予運動時,印象深刻的是:選擇垂手可得的資源、功能性活動是最好的訓練以及最剛好的訓練難度,讓在臨床上想運動想到匱乏的我,有了更多的靈感與想法。

下午的課程對步態進行了更詳盡的介紹,其中最精采的是對於異常步態精闢入裡的問題推導,更整合了最近活動肌群與穩定肌群的概念,引導出新的步態問題評估與發想。評估後的治療,則提到當這麼多運動需要執行時,我們該如何樹立目標、安排與執行治療計畫,以實際的例子示範:如何挑最重要的先做、如何選擇設立個案的運動難度與目標、如何安排適當的治療頻率以及選擇有效率的治療方式,提供我們具體的作法,而非通則式的運動指南。


【基礎學習與臨床應用的完美配合】

用一句話形容本堂課,我會說:「魔鬼藏在細節中」,因為很多臨床評估、推理和治療的重要細節,都由三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老師,做了最好的描述、解說和個案示範。另外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本課程教材部分從實證醫學出發,融入臨床實踐方式,提供我們新穎的基礎學習與實際的臨床應用,得以讓課程活在我們日常臨床的工作中。

很謝謝三位老師的專業、用心與堅持,整天課程緊湊而紮實,讓我收穫良多。也謝謝工作人員們的努力,讓課程可以流暢的進行。很榮幸能夠參與本次的課程,希望下期也能參加心衰竭的課程,或是其他進階的課程。另外,期許自己在今天過後能夠將所學應用在臨床上,為急重症之後的個案盡一份心力,與他們一齊感受醒來後的價值。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讓我的小小PT之路,走得更有把握」


學員:林佩儀

【先跑台、再上課】

在一開始看到課程表時其實很疑惑,為何要把「如果病人有100項運動要做」放在跑台後才上課?原來答案就在跑台中。在跑台中,講師請我們為影片中的個案訂定治療目標與治療計畫,並且至少須列出20項讓個案執行,這是如此令人訝異的任務呀!畢竟臨床上光是給予個案3個治療功課,有乖乖執行1項就已經是很感恩的事了。

印象中跑台是緊張刺激的考試,在毫無預警的跑台更是令人膽顫心驚。但實際運作卻流暢而精要,不僅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透過討論從中歸納總結。講師針對不適宜的答案並不會直接駁斥學員,而是清楚告知他認為不適宜的原因,並講述較適宜的方式;此外,對於好的答案講師不吝給予讚美鼓勵,讓學員們更加願意表達意見,這是不同於以往我所上過的課程,翻轉了過去我對跑台的既定印象,原來跑台也能輕鬆以對、受益匪淺。


【小組競賽提高動力】

第一次參與小組競賽的課程時覺得相當新穎,雖然這種上課方式讓人有些壓力和緊迫感,但卻也因為這樣的方式,課程的進行不再單單只是講師在台上講述內容,而是有著雙向回饋。課堂中的Q&A,可以使講師得知學員對於內容的了解程度,而學員也可以保持著高度醒覺吸收新知,互相合作得分也更加增進學員彼此間的熟識。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我瞭解到對於同件事也是能夠激盪出各式各樣的想法,也發覺原來治療師能給予個案的幫助其實很多,但也讓我更加確立一位優秀的治療師是必須靠著一點一滴經驗的累積與實力的增加,才能使自我成長茁壯。 


【洞悉個案】

在「談呼吸失調」的課程中,過去接到呼吸不對稱的個案,局部呼吸法總是我首要的介入方式,但在上課後,我懂得先評估分析其胸廓活動是Bucket Handle還是Pump Handle的不足,並且去觀察個案在不同姿勢下的表現,適當的擺位不單單只是給予好的放鬆呼吸環境,原來也能訓練提升個案呼吸的表現。

在「敏銳的觀察」與「精準的治療」這兩堂課中,講師帶著我們去發掘個案可能的問題,透過PT神奇的手去一一排除找出關鍵的問題點,並且在眾多需要執行的治療項目中篩選出當前對個案最重要的治療計畫,讓人相當佩服講師精銳的洞悉力。對於小PT來說,每當面對個案時,只能trial and error 透過反覆觀察得知問題所在,無法從眾多問題中很快挑選出個案最需要的處理,往往耗費時間與精力。在課程後,我相信能比以往更精確快速找到整體治療的方向。

我很喜歡講師在課堂中所分享的這句話「要讓人真正感到絕望很簡單...讓他們“以為”有希望就可以了。」雖然我們能為他們設立的治療計畫能多到100項,但真的貴不在多,而在精,也讓我反思是否真有讓我的個案們接受到有效率的治療。在講師們的分享後,我的小小PT之路在思考脈絡及臨床應用都將走得更有把握。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創新互動課程,讓我吸收更多更全面



學員 沈湘苓

【翻轉教學】

以往的師生關係在這裡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舊式的學習大多是依教學者的學識與授課技巧而定,學員只需當天專心聽講接收即可,但若沒有經過激盪與深化很容易下課就忘記了,花再多錢上課也是枉然。這次課程設計重視教學互動與學習成效,課前需要準備先備知識,再使用創新的互動討論方式,增加參與感和知識保存持久度。

教學平台上放了講義和影片,在課前先了解當天授課內容。老實說要在平時繁忙的臨床、行政、教學作業壓榨下,再撥時間研讀課前知識真的不容易,還好一同上課的學員互相支持,讓我能快速跟上老師授課的腳步。在教材中有問題及臨床案例評估,課前事先思考的答案即使不盡正確,也能在課堂中藉由彼此的激盪及團隊合作獲得更全面的答案。

課程安排是先大堂課再分組換站討論,讓學員可以把前面學習到的知識或觀察評估技巧,直接應用在影片分析與討論之中,每堂課程中間的休息和等待換站時間,都有點心飲品隨時補充能量,足以應付下個時段的腦力激盪,雖然疲倦但也是充實。鼓勵發表、答對或勇於表現就給分,再加上分組累積積分競賽機制,增添了本次課程學員積極想表達的衝動,講師也會刻意挑不同人發言,上課的學員不再是死板板坐在台下聽課,而是真的認真吸收課程內容並思考回答,勇於表達也是一種對於教學的回饋,講師能從中得知學員到底學到什麼程度、需要再給予多少資訊或協助,立即反應與調整授課方式。


【溫故知新】

由於本身從事臨床心臟專科的病房物理治療工作,平時負責的病患除了手術治療和後續心肺耐力復健訓練之外,亦多有合併其他問題,如術前old stroke或術後急性中風、心臟衰竭、多重疾病造成deconditioning、術後因心臟或其他問題造成長期臥床等,每天所面對病患類型剛好和本次課程主題相契合,因此藉由參與這次課程來加強相關知識與技巧,學習臨床經驗豐富的前輩們多年經驗。

自己身為臨床心肺物理治療師,對於呼吸失調評估議題相對熟悉且敏感性高,上課即是溫故知新。而在長期臥床或失能等神經物理治療評估與治療介入相對比較生疏,藉由本次課程提升觀察與評估介入能力,複習已學知識並結合講師經驗傳授來進階快速應用,是本次覺得最大的收穫!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講師 2017 重症急性期之後 -- 菁英工作坊


黃心怡

不安分的創意發想者。因為不願意受限於框架,意外開啟了心臟復健的新樣貌。

思緒異常清晰,擅長在複雜的急重症臨床治療中,掌握關鍵、殺出重圍。
全國第一心臟復健中心掌舵手,唯一能提供完整心肺物理治療師訓練的教學計畫主持人,從來不是個好學生,卻懂得怎麼教,讓學問能力內化成你自己的東西。

學經歷:

1.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物理治療長/臨床教師
2.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碩士班畢業
3. 陽明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4. 各醫學會、醫療院所在職教育訓練講師



黃佳琦 

在臨床工作的治療師都知道,資深不一定代表專業,經驗多不一定代表有能力,我們也都知道,專業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學,你要能了解透徹、思考架構完整無懈可擊才能教學生,才能順應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黃老師在台北榮總神經物理治療工作將近二十年,這二十年,是每個病人都堅守一對一的治療,反覆思索動作評估及治療計劃之間的連結邏輯,以及大量跟實習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所累積起來紮實的二十年,並獲得實習學生一致好評。

黃老師精通PNF、動作評估,並擅長運用HOAC嚴謹的邏輯,設計及審視治療計畫,物理治療界BOSS級的臨床實踐家,擁有教學醫院前線作戰二十年的資深經驗,親授臨床物理治療動作分析的全成就攻略法,讓你一次灌頂,終身受用!

學經歷:

1.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
2.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碩士班畢業
3.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副秘書長
4.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神經治療組臨床教學負責人




葛麗君

在討論這次課程內容前,我們只聞葛老師名,從來沒有見識過他的風采,那天會議中影片一放,我們還在摸索拍攝角度、確認病患肢體位置,葛老師已經評估完了,不敢想像一旦手放上去,我們可能只看得到車尾燈了。大師的神觀察力不是偶然,是建立在大量的臨床觀察、不停的思索病患問題及經驗的累積。

葛老師在多年前因為家庭照顧,毅然決然離開職場,神經物理治療也頓失了重要的臨床教師,近幾年在小孩長大之後,葛老師積極進修管理的學分,並擔任學會專任秘書長,這一次,我們特別三顧茅廬請他將管理學的概念結合神經物理治療,跟大家分享如何整合急重症病患不可避免的、龐大的治療計畫。

葛老師多年神經科物理治療臨床工作經驗,具備敏銳的動作觀察能力,擅長從人與環境的關係解析臨床問題。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夠幸運在學習神經物理治療時被提攜,那麼這次就不能再錯過讓大師帶你從他的眼光看病人的機會!

學經歷:

1. 台大醫學院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組畢業
2. 前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副技師
3.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專任副秘書長

4. 創世基金會與陽明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策略聯盟執行長

2017 重症急性期之後 --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



重症急性期之後
談呼吸失調、動作失能及治療策略的整合

對象
國內外具備執照之物理治療師/  其他醫院兩年期物理治療師/ 其他對心肺物理治療、心臟復健有興趣,具備合格證照之醫療人員

課程特色

當病人罹患重大疾病,急性期的時候「只顧得了大餅顧不了芝麻」,好不容易脫離急性期的生命威脅,開始復健的漫漫長路之後,許多問題逐漸接踵而來,疼痛、攣縮以及各種的失用萎縮這樣的狀況,對很多治療師來說一定不陌生。

教科書只告訴我們要介入動作訓練””提高功能活動能力””改善生活品質,但是,這樣的口號在臨床治療時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實習的時候,老師只給你要做PROM的病人,因為這是有生產力又沒有風險的任務,恰恰好適合沒有經驗的學生。

所以當你開始工作,發現這樣的病人遠比想像中的多,除了抬屁股、不能坐拉起來坐、不能走拉起來走你還想到甚麼治療策略?
陪病人在漫長艱辛的路上走,你不能只追求在治療室中吸睛的創新動作,或是和病人家屬維持和諧的關係;精準的評估治療、完整合理的治療策略才是必要配備!

工作坊精選資深臨床講師,精心設計課程脈絡,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不談八股、不紙上談兵,針對重症急性期之後的各種面向,實際帶你看個案,告訴你如何拳拳到位!

講師陣容


報名資訊

課程時間:2017/10/22 (週日)  8:00 AM-17:10 PM
課程地點:振興醫院第二醫療大樓三樓 心臟功能重建中心
名額:15名 (五人成班)
主辦: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 協辦: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心臟醫學中心




學前知識:請至「1know」平台申請帳號,主辦單位會在您報名成功後將您的帳號加入群組,可線上觀看教學影片,並建議於課程開始前兩周,完成學前知識查閱。

課後回饋:活動結束後,於115PM11:59前,回傳照片與一千字以上心得至主辦單位( chghcrc123@gmail.com ),便可獲得 1000 元現金禮卷回饋(主辦單位雙掛號寄出)。課後心得將整理後刊登於相關活動網站。

並肩作戰:未來參加其他系列之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或年度進階課程,可享優惠價,歡迎    您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分享經驗。

退款規定:2017/8/31前,取消報名,退款百分之八十。2017/9/15前取消報名,退款百分之五十。2017/9/15後,恕不退款,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停班停課 (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課日期,或協助改至其他梯次課程。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隱私聲明:因課程內容牽涉智慧財產權及病患隱私,雲端平台上的教學影片禁止轉錄或另作開放性授課觀賞等用途,課堂中將有攝影師進行活動記錄。

聯絡資訊:
周小姐
連絡電話:02-28264400-3459
FAX: 02-28267431

課程原價:12500 / 每人
優惠價格:10500 / 每人
(2017831()前完成報名或曾經參加菁英工作坊的老朋友)

匯款帳號:
戶名: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
銀行代號:國泰世華銀行 013
帳號:012-03-502485-7

匯款完成請填報名表,我們會在收到您的報名資訊後寄發確認信至您的電子郵件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