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 何乘慧
很幸運能及時報名到「重症急性期之後-談呼吸失調、動坐失能及治療策略的整合」課程,在這次的課程活動之中,不僅是課程內容收穫滿滿,也很感謝主辦單位提供很好的前置作業、上課環境及餐點,可以說是身心靈都獲得最棒的滿足。
回想起學生時代到醫院實習時,老師帶我們走進病房,看到大大小小的管路,病人劫後餘生蒼白的臉孔,微弱的呼吸,根本不知道要從何下手,更別說是要評估治療甚至是給予正確劑量的運動。在菜菜的實習治療師時代,只記得要提醒照護者做到正確的被動關節角度;狀況好一點的,帶病人抬抬屁股,或坐或站在床緣,沒有其他的評估方式及治療策略。即將要開始到床邊物理治療單位服務病人,心裡除了被動關節活動、抬屁股和翻身練習,已經想不到更好的治療方式,真的是萬分的緊張啊!
【掌握核心問題才能一一擊破】
經過一整日扎實的訓練後,獲得兩個身為治療師很重要又很容易忽略的點:正確的評估和精準的治療。
在教授評估呼吸失調的病人時,看到影片中的個案,心裡不禁困惑:阿,不就是正常人嗎?可以走路、可以正常的生活,頂多只是平衡不好,老人嘛!多多少少的平衡不好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吧?給予的治療計畫,就會針對個案的平衡做訓練加強。經過老師的講解過後,才明白原來呼吸可以影響病人這麼多!更突然領悟到原來在不知不覺之中,我以為的正常,其實不完全正常。匆促的按表評估病人狀態,不明白正常與不正常差異在哪,也不知道應該要注意哪些細節,而忽略了病人最核心的問題。我們給予的治療,真的是病人最需要的嗎?沒有正確到位的評估,根本只是在彼此浪費時間。
課前預習有請大家先複習坐到站及步態的動作模式、主要動作肌群及所需的關節角度。這時,心裡又不禁有小劇場:阿,不就這樣嗎?還要特別開課討論唷?上過課程才可以深刻了解,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裡!經過老師個案影像討論發現,原來很多小代償從簡單的運動模式中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要針對哪一部分做加強訓練。充分了解每一個動作的運動模式,要求病人達到正確的運動模式,精準的要求病人並達到適當的運動量,才可以擁有好的治療品質也才會真正的提升病人的能力。
【期待每一次進步的機會】
非常感謝菁英工作坊的老師及工作人員悉心的安排這次的課程,透過課前的預習,課程中的大量討論,讓學員可以完全投入在課程之中並充分的腦力激盪並創造思考。很喜歡這次的上課方式,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參與相關課程。期望以後能開更多關於重症病人的課程,治療和評估是在住院期間就可以及時介入的而非已經可以到治療室的病人,希望老師們可以完成我個人的小小心願。
最後,下次可以請攝影師幫我多捕捉一點美麗的倩影,雖然深知本人是也沒多漂亮,但是被捕捉各種怪表情也是蠻好笑的啦!(最後一段是開玩笑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