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就是要你"真的學會"」



花蓮慈濟醫院 吳慧芬 物理治療師

首先,我真的要非常非常推薦這些課程!!!這次我的共同學習夥伴有醫師、有我的實習指導老師(我已經畢業十多年了喔!真的是很榮幸能跟自己的老師再次深造充電)與一群喜歡心肺復健的同學…,這次上課真的是收穫滿滿非常開心。

以下從三方面分享

【關於講師群】
講師群臨床經驗豐富,上課過程信手捻來都是生動的治療經驗,心臟復健與物理治療的教科書知識都鮮活了起來。講師群都有著深深喜愛心肺復健與關心病人的熱血魂,還有樂於教學與分享的親切,來上課的每位學員一定都可以感受到被照顧到。身為物理治療師,不管事身在何種領域,我們不只是 p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療)也是 physiotherapy(生理的物理治療),在這裡可以看到講師們的奕奕光彩就是這種精神!

【關於課程安排】
可以把浩瀚的心臟復健 (從生理知識預備,到治療上場前的準備,到個別化的分析訓練),清楚迅速的建立脈絡。有別於沉重的心肺復健教科書,這裡的課程安排是我上過最好的結合臨床與治療的課程;課前的精采扼要的教學影片,幫學員先做好上課前預備,真的很有幫助;到了當天的課程安排,不是單單的『教導知識』還有『應用』,把臨床最重要的地方,用口訣用強調在應用上。這些課程在各個主題間都有相連,層層複習與快速應用在討論個案身上,用心良苦的希望學員”真的學會””真的會做”,而不只是看得出來要準備成這樣,絕對需要事前很多的思慮,做足很多準備,結合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與教學策略!!!這個程度絕對不是只有把知識丟出來,背後殷切的拉拔拓展心肺物理治療專業的用心讓人感動!

【關於自己的心得】
剛開始我可是非常的緊張,雖然自己也臨床工作多年也算是努力在上研習課程,但是在基本心臟復健領域的經驗非常有限,更何況是各種種類的心臟復健,這次參加的心臟衰竭復健的課程所以本來是有些擔心的。預習學前教學影片的時候就覺得清楚又精彩,講解的都是一針見血的重點!上課的時候,精緻的小班安排搭配兩組間破冰搶答比賽,學習每到一個段落還有穿插個案討論,『立即應用』這點真的很了不起。因為是團隊合作,所以整個學習氣氛小小緊張卻是充滿歡樂。

結論如下,如果您是新鮮的臨床物理治療師,這裡可以迅速確實的奠定心臟復健的基礎架構,也能延伸未來心臟復健的專業展望;如果您是多年的臨床治療師,這裡可以很有扎實地幫您複習與整理,還能討論與小切磋心臟復健;如果您是心臟復健的醫療團隊,這裡能快速凝結與達到 IPE 的知識與合作的準備。寫到這裡,我有些小緊張未來還報得到上課嗎?謝謝大家,更期待再相見!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面對治療個案我不再徬徨」




學員 林佩儀



【把握每一次進步的機會】

參加工作坊課程前的八月中旬是我還在跑床邊組PGY的時期,學長姐詢問我是否知曉PAC,這個政府目前力推的急性後期照護課程,並且告知也是未來醫學中心會接觸到的一大族群。然而在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卻是過去物理治療學生時期所欠缺的,因此鼓勵我們這些小小物理治療師能夠多多參與此類課程充實自我。在一次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偶然得知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也有開設這類的課程,在好友的力推、有趣的課程內容以及強大的講師陣容誘因下讓我下定決心報名,也很慶幸自己能有機會報名上此次課程。


【臨床治療無法完全仰賴教科書】


在過去的臨床經驗中,心衰竭的個案對我來說其實是相當不易介入的族群,每當看到個案喘到只能透過端坐呼吸來緩解症狀時,當下的心情是很低落的,覺得自己的無能很讓人受挫,面對這樣的個案往往充滿著無力感,有時甚至懷疑自己在這樣的情境下過度的要求個案運動是否具有意義,能夠給予他呼吸困難的緩解方式難道只有深呼吸、局部呼吸、腹式呼吸這些教科書上所教的方法嗎?而當這些方法失用後又該如何是好,看著手中的個案無法經由自己的處置得到進步,甚至因為復健後的不適感害怕自己的到來時,其實心中總是百般的掙扎,使得每當接觸這類個案時總是會有些許畏懼與懷疑,懷疑自己的渺小與無知是否會使得個案錯過復健的黃金期。


別讓現有知識框限住自己


在課程中,講師很清楚交代了當我們在面對急性後期心衰竭個案在出院後門診復健時所能介入的方向以及詳細的運動處方設置,正是過去我們的學習歷程中比較欠缺的部分,也是自己較為不足的知識。「從活動到運動課程」中清楚告知我們運動訓練計畫的設置方向,以及各類考量因素,並且透過個案討論的方式讓我們能夠學以致用。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能夠在接到個案時立即設置運動處方,真的是相當受益的一堂課。在過去已知AT是很好的運動強度設置方向,但始終不知如何取得此數據,原來答案並沒有想像中的難。

對於第一次接觸到運動心肺功能測試報告的我來說,其實在「報告不會告訴你的事」的課堂中從一開始的了解各項數據涵義到找到各個數據的異常點,對於不熟悉的我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尤其在小組討論時,要在3分鐘內發掘出對的個案是相當令人徬徨的任務,第一次覺得自己這麼地不瞭解心肺的個案。但很慶幸討論中講師總是會在需要時從旁協助我們,為我們指點迷津,課後詢問也很耐心詳細地為我們解惑,真心覺得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所開設的課程很值得有興趣的各位一起來聆聽。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獲得了更有效率介入急重症病人治療的訣竅」




學員 張志聖

【把握治療介入黃金時機】

臨床遇到急重症之後患者分如課堂所講,常會有皮膚、肌肉、骨骼、心血管、神經與消化系統等問題,因此患者常常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多重疾病患者,也如黃心怡老師所講,跑bedside遇到重症病人,能使用的策略真的很有限!而有限的策略一旦再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插多種管線、無菌空間、病患骨盆骨折等,能夠為病患做的就更少了,往往對於重症初期的病患,都需要等到病患症狀穩定後才給予物理治療介入,錯過最佳物理治療介入時機,畢竟對於病患來講,早期介入早期治療,能夠有效提高預後狀況。


【細心剖析,事半功倍】

經過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急重症之後這堂課後,我學到了很多。雖然急重症之後的病患常常有各種問題與各種限制,使得能使用的策略很少,但除了被動關節活動與擺位之外,可以用呼吸肌肉運動治療,改善病患長期臥床導致的呼吸症狀,或是藉由隨手可得的毛巾捲、彈力帶與徒手等方式,進行病患肋間肌的擴張與強化,幫助病患改善呼吸功能。這些都是可以在急重症之後給予病患的立即性介入,幫助病患改善功能。

原本遇到這類病患,通常第一反應都是改變病患呼吸的模式,強化呼吸肌與核心肌群,但經由這堂課的講解與實際案例的影片,才知道原來心肺功能表現不好,可以經由不同姿勢下,肋骨的擴張與身體的代償動作,來評估病患究竟是呼吸肌無力,還是核心肌群無力,導致呼吸模式異常或出現不良症狀,這樣可以更加精確地針對病患問題進行治療,而不是把心肺功能訓練、呼吸肌訓練與核心肌群訓練完整的訓練完,雖然運動訓練都是對病患有益處,多做並無壞處,但對於病患來說,可以花更少的時間,更少的精力,就能達到治療的目標,病患會有比較積極的表現與動力。


【越基礎,其實越重要】

其實臨床上治療急重症之後患者的問題,常常發生在急重症後之後未能立即轉介治療,在家屬接回家或是安養機構照顧後,發現病患狀況惡化或是無力照顧才轉介的。尤其以關節置換術後與腦中風為大宗,原因可能為病患與家屬沒有接受足夠的衛教與評估、經濟壓力、照顧人力壓力等,所以物理治療介入時,幾乎都有臥床過久的虛弱、僵硬與呼吸模式異常等問題。此時病患與家屬的第一個需求幾乎都是病患能夠走,因為不會走或走不穩易跌對家屬照顧而言,是最大的負擔。反而,呼吸模式異常導致的易累不受到重視,即使諄諄教誨回家要做吹吸管訓練,才有較好的心肺功能,運動表現也會更好,但最後成效也有限。病患與家屬只想要能夠恢復行走功能即可,即使可能走幾步就喘也沒關係。我個人覺得在這方面的衛教執行很困難,病患與家屬都很難接受呼吸訓練可以幫助行走功能的表現這種觀念,這部分是我覺得目前臨床上常會遇到的問題。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精準要求—為了給病人最好的」



學員 何乘慧

【將理念轉為實踐的那一步】


很幸運能及時報名到「重症急性期之後-談呼吸失調、動坐失能及治療策略的整合」課程,在這次的課程活動之中,不僅是課程內容收穫滿滿,也很感謝主辦單位提供很好的前置作業、上課環境及餐點,可以說是身心靈都獲得最棒的滿足。

回想起學生時代到醫院實習時,老師帶我們走進病房,看到大大小小的管路,病人劫後餘生蒼白的臉孔,微弱的呼吸,根本不知道要從何下手,更別說是要評估治療甚至是給予正確劑量的運動。在菜菜的實習治療師時代,只記得要提醒照護者做到正確的被動關節角度;狀況好一點的,帶病人抬抬屁股,或坐或站在床緣,沒有其他的評估方式及治療策略。即將要開始到床邊物理治療單位服務病人,心裡除了被動關節活動、抬屁股和翻身練習,已經想不到更好的治療方式,真的是萬分的緊張啊!



【掌握核心問題才能一一擊破】 


經過一整日扎實的訓練後,獲得兩個身為治療師很重要又很容易忽略的點:正確的評估和精準的治療。

在教授評估呼吸失調的病人時,看到影片中的個案,心裡不禁困惑:阿,不就是正常人嗎?可以走路、可以正常的生活,頂多只是平衡不好,老人嘛!多多少少的平衡不好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吧?給予的治療計畫,就會針對個案的平衡做訓練加強。經過老師的講解過後,才明白原來呼吸可以影響病人這麼多!更突然領悟到原來在不知不覺之中,我以為的正常,其實不完全正常。匆促的按表評估病人狀態,不明白正常與不正常差異在哪,也不知道應該要注意哪些細節,而忽略了病人最核心的問題。我們給予的治療,真的是病人最需要的嗎?沒有正確到位的評估,根本只是在彼此浪費時間。

課前預習有請大家先複習坐到站及步態的動作模式、主要動作肌群及所需的關節角度。這時,心裡又不禁有小劇場:阿,不就這樣嗎?還要特別開課討論唷?上過課程才可以深刻了解,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裡!經過老師個案影像討論發現,原來很多小代償從簡單的運動模式中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要針對哪一部分做加強訓練。充分了解每一個動作的運動模式,要求病人達到正確的運動模式,精準的要求病人並達到適當的運動量,才可以擁有好的治療品質也才會真正的提升病人的能力。



【期待每一次進步的機會】 


非常感謝菁英工作坊的老師及工作人員悉心的安排這次的課程,透過課前的預習,課程中的大量討論,讓學員可以完全投入在課程之中並充分的腦力激盪並創造思考。很喜歡這次的上課方式,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參與相關課程。期望以後能開更多關於重症病人的課程,治療和評估是在住院期間就可以及時介入的而非已經可以到治療室的病人,希望老師們可以完成我個人的小小心願。

最後,下次可以請攝影師幫我多捕捉一點美麗的倩影,雖然深知本人是也沒多漂亮,但是被捕捉各種怪表情也是蠻好笑的啦!(最後一段是開玩笑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