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激發更多急重症後期復健治療靈感」


學員 陳佩雯


醒來,挑戰亦隨之而來

隨著健保局PAC計畫的逐步推廣,促成了這次參與此堂課程的機緣。希望透過今日的學習讓自己在面對一位位重症或術後醒來的個案時,能夠更有把握的協助他們解決功能喪失、肌力下降以及呼吸失調等問題,以期提升急性後期的照護品質,把握復健的黃金時間。

「睡著比醒過來容易」,簡單一句話讓我理解到,物理治療對於急重症之後個案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引言部分,談到評估的項目,不像以往一樣,心肺重症的個案僅侷限於心肺系統、骨折術後的個案僅侷限於肌肉骨骼系統,而是首先知曉重症後個案可能衰退的各大系統,並進行相對應全面性的評估。第二部份談到呼吸失調,跳脫傳統常見的腹式呼吸訓練,更著重於評估部分,帶領著我們看到、聽到、感覺到呼吸評估的細節,治療策略則是提醒我們:如何選擇適當的治療、什麼是最重要的治療、治療的順序需要怎麼安排,給予在臨床中因為時間壓力,常常迷失於治療手法的我們,正確的治療方向與原則。


【活用資源,治療效率再提升】

第二節的課程由動作分析開始,一步一步地,從靜態觀察、動態觀察到徒手接觸,老師帶領著我們對動作進行抽絲剝繭,並針對重要的動作問題分析做邏輯思考。其中很不同的是,提醒我們在徒手接觸個案時,個案肢體給予治療師之手的感覺,是緊緊的、重重的或是有阻力的,依據各種的感覺,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推斷。在老師指導如何給予運動時,印象深刻的是:選擇垂手可得的資源、功能性活動是最好的訓練以及最剛好的訓練難度,讓在臨床上想運動想到匱乏的我,有了更多的靈感與想法。

下午的課程對步態進行了更詳盡的介紹,其中最精采的是對於異常步態精闢入裡的問題推導,更整合了最近活動肌群與穩定肌群的概念,引導出新的步態問題評估與發想。評估後的治療,則提到當這麼多運動需要執行時,我們該如何樹立目標、安排與執行治療計畫,以實際的例子示範:如何挑最重要的先做、如何選擇設立個案的運動難度與目標、如何安排適當的治療頻率以及選擇有效率的治療方式,提供我們具體的作法,而非通則式的運動指南。


【基礎學習與臨床應用的完美配合】

用一句話形容本堂課,我會說:「魔鬼藏在細節中」,因為很多臨床評估、推理和治療的重要細節,都由三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老師,做了最好的描述、解說和個案示範。另外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本課程教材部分從實證醫學出發,融入臨床實踐方式,提供我們新穎的基礎學習與實際的臨床應用,得以讓課程活在我們日常臨床的工作中。

很謝謝三位老師的專業、用心與堅持,整天課程緊湊而紮實,讓我收穫良多。也謝謝工作人員們的努力,讓課程可以流暢的進行。很榮幸能夠參與本次的課程,希望下期也能參加心衰竭的課程,或是其他進階的課程。另外,期許自己在今天過後能夠將所學應用在臨床上,為急重症之後的個案盡一份心力,與他們一齊感受醒來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