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寫在工作坊之後

2016 第一階段心臟復健 講師心得

講師   黃心怡  





常常有人問我:想發展心臟復健,應該從哪一方面下手?

我通常會毫不猶豫地說:從住院治療開始!

相對於其他階段的治療,住院治療所需要的硬體成本最少,只要一支聽診器、一台血壓計,規格好一點的再來一台血氧濃度監測儀,便可以上路,治療師到病房治療,用的是病房的空間,緊急狀況時有的是護理站的支援人力,不用煩惱空間規劃或是後送動線,於是在這個階段,最大的挑戰便來自於治療師的專業能力。

住院治療通常是治療師單打獨鬥,自己去別人的地盤面對病人不說,有時候恰巧碰上很多家屬看護,還會變成孤軍奮戰,記得我還是剛畢業的小治療師的時候(遠目),每天早上出發去病房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口氣(呼~)。當治療師對治療計畫沒有堅定的信念、十足的信心,很容易就會在這樣的環境下感受到挫折。另一方面,住院階段屬於急性期,往往只有幾次的治療機會,以最常見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病患來說,過程平順的話,總住院天數約12-14天,扣除假日、手術日、轉床等因素,治療師治療病患的次數,通常不超過10次,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病患問題,決定治療方向並進一步達成治療效果的話,病患的恢復就可能不盡理想,我常常跟學員說:「如果你不能在第一次就做對,表示就還有需要改善的空間!」

這樣需要抗高壓的專業人才,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卻總是曲高和寡,放眼各大教學醫院中,專職進行心臟復健或是急性病房照護的治療師往往屈指可數,我曾經聽說某醫學中心僅2-3名治療師,負責全院的住院治療,如此一來,治療師無法從各樣病例的討論中,繼續精進自己的專業,當面對瞬息萬變的臨床環境時,也沒有充足的彈藥資源迎接挑戰,心理上更因為沒有後盾,容易心生退卻。

這次的工作坊,很高興遇到了從各地而來的治療師,在課程設計時運用大量的臨床實例觀察,是因為我們深刻地體會醫療人員的專業必須在病人身上才能得到體現;分組討論則讓我們有機會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滋味,一個人的學習很孤獨,團隊的學習不僅精彩而且更加多元。

不免俗的,大家在休息時間抱怨分享了許多目前臨床上的生態及樣貌,我覺得這真是一群勇敢的治療師,各自在不同的角落裡努力著,希望這次的工作坊,能為大家加注更多的能量,堅定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讓我們省下在臨床碰壁的時間!


2016 第一階段心臟復健 學員心得 (三)

學員  李俊賢   



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的課程,在課程中學習到以往在做個案時較沒注意到的思考重點,讓我重新認識心肺患者要如何從評估、判斷結果與治療設定日標和內容。雖然是常見心肺評估內容,但是技巧的熟練與結果判讀,甚至如何介入都讓我學習很多。

在課程安排方面:我認為安排非常好,第一天早上主要如何判讀生理數值(血液動力學)與心電圖以及肺功能的評估,這些是我們在介入患者前需要判讀此患者現在狀況是否適合執行復健活動的重要依據,讓我能在患者在最佳狀況接受復健活動以避免在不適合的狀況下執行復健活動或超負荷活動而讓患者更加不舒服或更遭,也讓我們了解前後負荷與收縮力對病人的影響。第一天下午針對心臟方面患者常合併一些疾病的處理,以跑站的方式跟講師討論案例,讓我們把早上所學的與患者狀況比較判斷並討論出適合患者的運動處方以及如何思考,讓我們能思考如何執行計畫以及該注意哪些事項使我們更能了解在不同狀況下應該處理的方式。討論涵蓋高血壓、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COPD、前負荷較高、心律不整患者。

第二天課程更讓我覺得更實用,主要是因為大家在實際案例中,假設自己是正在治療患者情境下,要如何評估以及如何介入與判斷,從頭到尾思考這是所學最多且最快速,因為集大家的想法與考量,讓學習更有效率。最後下午一部份參訪住院患者執行況,讓我很驚訝患者配合度與醫護人員的相處都如此優良,這也是我們要努力讓醫護人員體驗到我們的重要性。

兩天下來覺得課程安排很緊湊完全沒有休息,很多事物需要思考再思考才能想通,讓我覺得時間怎麼過這麼快,兩天課程如此快就結束。環境方面:雖然上課椅子桌面不好控制,但整體上課環境很乾淨;餐點美味,還提供咖啡提神,雖然上課豐富,但難免用腦過度還是稍微想瞌睡,有咖啡的提神不錯。上課讓我在EKG的判讀更上一層,能夠更快速地判讀出那些常見的異常狀況,這也讓我在臨床上能快速了解患者在運動過程中了解是否有任何心肌缺血或運動不良反應出現,蠻大的收穫。

講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在上課的教導過程,把其臨床會遇到或常見的告訴我們,我覺得是最棒的,讓我們省下在臨床上碰壁的時間,尤其是在案例討論與報告討論過程中,講師引導我們如何去思考一個患者的評估結果與運動設計,這也是我們所欠缺的經驗,從中吸收很多這方面的經驗,讓我們往後再度接到類似個案時可以較有把握下訂目標與內容,是讓我受益最多的一個課程安排。最後真的很感謝有這堂課讓我受益良多,未來門診的課程一定會在參與更了解如何運作與執行。


教學多元、互動探討、多方思考 !



2016 第一階段心臟復健 學員心得 (二)

學員 邱媛芬   


在心肺這領域上非常陌生,以往接觸到的病人都是骨科、神經的病人居多,因為因應最近醫院要認證,才開始接觸到心肺這方面的病人,感謝貴院有提供研習工作坊的機會可以參加學習。

不同以往的學習方式,教學採比較多元且互動探討切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並且多方思考其他介入方式的可行性。從一開始上課的心電圖介紹,老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學員了解心電圖的多變化性,讓學員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判斷出病人心電圖是屬於那種類型,區分容易判讀錯誤的心電圖,也讓我們了解到什麼樣的心電圖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免發生惡性心律。而在肺部評估的部份,回顧的基本的生理檢查,包括了呼吸音的評估來看上中下胸廓活動度的情形,觀察呼吸型態是否胸腹起伏相同,觀察咳嗽能力是為無力或是吸氣不足等問題,以及基本治療的技術練習,讓我們了解評估的注意細節,了解鑑別診斷的重要性,動靜態的評估,治療的技術搭配交替的作法,如果可以實際參與肺功能測試那就更好了,因為對於肺功能測試在醫院都是由其他單位進行,很可惜沒有機會接觸到,一般只是看報告呈現,來看病人肺疾的類型是為限制型肺疾或阻塞型肺疾,所以如果可以實際參與那就更好了。

接下來情境模擬個案情況的討論,更能讓學員學以致用,不止是了解書本的知識,更應該深入去了解設計運動課程的細膩程度,以及數值變化呈現背後的意義。老師特別提到關於心律不整時,除了特別要注意續發成惡性心律的問題,觀察病人的症狀,以症狀限制為主來決定是否下修或是暫停運動。加上心臟病人通常都還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問題,如果有使用胰島素的話,應該要避開藥物作用的尖峰時間,避免運動後發生低血糖及不適的現象,而且就如同老師所說的血糖變化的反應並不是即時的,所以了解病人一整天的血糖變化,在適當的時間點介入治療。心臟病人也滿常見有高血壓等病史,在運動時尤其血壓的變化更是起伏明顯,老師仔細的教導運動處方的設計,考量病人本身血管彈性等問題,以及血管阻力的觀念,讓我們有設計運動課程時,能循著計畫讓病人達到進步。第二天整合病人的狀況,實際個案分組的討論,讓第一天所學的課程能充分的消化了解。對於課程中提到的超音波報告,僅極少部份的呈現,醫院一般都由心檢室負責這部份,還滿期待可以實際參與並能了解難懂超音波的影像判讀,超音波影像的判讀還滿艱深難懂的,很難自己研讀就可以看懂。


感謝此次工作坊的老師們精心安排的課程,互動式的教學和即時回饋,這次兩天的課程收穫真的滿滿,受益良多!!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回到原本工作崗位後,能量滿滿!


2016 第一階段心臟復健 學員心得 (一)

學員 劉靜芳    



兩天的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結束,心中真是滿滿的喜悅!

這幾年臨床工作,自己就常接觸病房的心臟復健,目前則是執行門診心臟復健。雖然以前在學校與實習時,一定都有學習過基本知識技術,但工作後再遇到的問題,是大不相同啊!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都透過找資料、與醫生與同事討論,慢慢摸索,雖然略有成長,但總覺得所學所知仍非常有限;所以,當同事告訴我有這個工作坊的資訊時,很迅速地就上網報名了!

課前,透過1 know平台上的資料,對整個心臟復健的原理與相關技術原則,又重新地複習一下;的確是要有一點點作業的壓力,學習的效果更好啊!所以真的很感謝主辦單位的精心設計。

課程當天,第一次進入振興醫院的心臟復健中心,對優良的環境讚嘆不已。完全的小班教學,菁英工作坊,所以學員只有10出頭位。但也因為與講師的互動性更高,大家更為認真。

由黃心怡老師開頭,介紹基本概念與做住院治療的部分,一開始就令我有耳目一新的感受;與教科書大大不同,多的是在臨床打滾過後更能體會的心情。物理治療師自己的核心價值,是要靠自己去把它發揚光大的!我們如何去思考、評估、判斷、設計活動,會深深影響我們治療的病人。平常見到的病人多是心肌梗塞後或是瓣膜性疾病的患者,可以說是從生死關頭搶救回來的;所以我覺得,怎麼把他們有計畫性的照顧好,有嶄新的生命及更好的生活品質,真的是件很有意義而且必定要做的事情!

接下來的課程,由蔡蕙羽老師,繼續帶領我們去探討血液動力學與心電圖的應用。透過老師清楚的分析與講解,我們對常看的心跳血壓心電圖的數字與圖形,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更為了解。下午,陳柏言老師,透過教學與小組的練習,使我們對肺功能的評估與分析更熟練。在分組的案例討論中,組間的分享,讓我得到很多「take home message」,這真的是求之不得的大好機會!

第二天,陳柏言老師的實例判讀,讓數字更加不是只有數字,我們在討論之中更能看到背後的邏輯意義,也因而得到更多的成長和回饋。中午的小組討論與報告,非常感謝郭俐纓老師的指導;透過這短時間的討論與整理,發現實在有很多自己還很不足需要加強的部分……。

跟著老師實際到病房,觀察老師們怎麼治療住院病人,這讓我感觸非常深!透過老師有條理地分析、精準的評估判斷、決策、簡潔有力有效的介入,讓我與自己平常的狀態作比較,重新反省,自己臨床上所欠缺的部分,等回到工作領域後須重新練習重新加強!

最後,透過黃老師的總結,我們對自己正在努力的心臟復健領域更有信心,也加強我們更需精進學習努力的決心,再來,就靠個人的行動力了!


經過了一個周末的學習,周一回到原本工作後,能量滿滿。把學到的資訊與經驗跟病人分享,並實際運用一些技術在病人身上,效果非常的好!的確突破了很多原本自己的盲點。非常感謝工作坊的每位老師及工作人員,有你們無私的分享與引導,我們學員充實了更多能量,也讓病人們得到最大的益處,再次感謝你們!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經典課程] 2017/3.25.26 門診心臟復健 菁英工作坊




對象

國內外具備執照之物理治療師/  其他醫院兩年期物理治療師/ 其他對心肺物理治療、心臟復健有興趣、具備合格證照之醫療人員。


課程特色

菁英工作坊,累積心臟復健二十年經驗設計出來的課程,保留精華、去蕪存菁,萬中之選的講師手把手帶您看個案、臨場模擬,採用翻轉教學的概念,在家學習、課堂中腦力激盪,顛覆您的心臟復健學習經驗,讓您有效學習、功力增進一甲子!


2017 門診心臟復健

課程時間:2017/3/25、26(週六、日) 8:00 AM-17:00 PM
課程地點:振興醫院 心臟功能重建中心
名額:15名 (五人以上開班)
主辦: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 協辦: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心臟醫學中心









學前知識:請至「1know」平台申請帳號,主辦單位會在您報名成功後將您的帳號加入群組,可線上觀看教學影片,並需於課程開始前兩周,完成學前知識查閱及考題。

課後回饋:活動結束後,於 4月15 日前,回傳照片與一千字以上心得至主辦單位( chghcrc123@gmail.com ),便可獲得 1000 元現金禮卷回饋(主辦單位雙掛號寄出)。課後心得將整理後刊登於相關活動網站。

並肩作戰:未來參加其他系列之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或年度進階課程,可享優惠價,歡迎您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分享經驗。

退款規定:2017/1/31前取消報名,退款百分之八十。2017/2/28前取消報名,退款百分之五十。2016/3/1後恕不退款,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停班停課 (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課日期,或協助改至其他梯次課程。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隱私聲明:因課程內容牽涉智慧財產權及病患隱私,雲端平台上的教學影片禁止轉錄或另作開放性授課觀賞等用途。至病房觀摩學習時禁止拍照錄音錄影,課堂中將有攝影師進行活動記錄。

聯絡資訊:
周小姐
連絡電話:02-28264400-3459
FAX: 02-28267431
Email: chghcrc123@gmail.com 

課程原價:25000 元 / 每人
優惠價格:20000 元 / 每人
(於2017年1月20日(五)前完成報名或曾經參加菁英工作坊的老朋友)

匯款帳號:
戶名: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
銀行代號:國泰世華銀行 013
帳號:012-03-502485-7

匯款完成請填報名表,我們會在收到您的報名資訊後,寄發確認信至您的電子郵件信箱。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有同學發問:「我之前已經實習過心臟復健,還需要來上課嗎?課程內容會不會重複?」




規劃實習及新進人員教學訓練超過十年,教學訓練計畫完全真心不騙的情況下仍屢次創造教學評鑑中最亮點,振興醫院心臟重建中心物理治療長說:

「實習學生、新進治療師、資深治療師要學習的東西及層次是完全不同的!真正有能力的老師,懂得如何將同樣的道理,拆解成不同的層次幫助學員的學習。

教實習生的時候,我會將學問的地圖攤開來,告訴你一步一步照著走。先以規矩,才能成方圓!

在你正式成為治療師之後,我會要你了解規矩背後的道理,懂得在千變萬化的臨床狀況中,何時變何時不變。

當你逐漸成熟,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我們會一起,學習治療的藝術,體現醫療人員該有的謙卑與責任。

這就是為什麼,臨床工作十幾年,我仍然可以從每一個個案、每一次經驗中,持續學習。我一身的本領,在不同的階段持續被琢磨成不同的形狀。

你曾經實習過,那很好,表示你曾經到過這個殿堂門口,那更應該進來看看心臟復健的精彩」

想要感受高品質講師,提供您不同層次的學習嗎?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心臟科的病人在床邊物理治療的業務中比重不算很多,需要去上相關的訓練課程嗎?」




物理治療觸及的層面十分廣泛,從急性醫療、慢性疾病到健康照護,從重症臥床、疾病後復健到運動傷害,如果你也覺得自己不該侷限在只會「做復健」,如果你也覺得物理治療服務的觸角應該更廣,如果你也覺得物理治療師絕對有足夠的能力獨立執業,那麼你也不應該讓自己的學習受限。

臨床個案病情錯綜複雜,高齡化社會下的醫療從來就不單純,一般臨床病人難以遇到,代表治療師面臨無法累積相關知識的隱憂,身為醫療人員,不管是要介入心臟重症病患,或是其他慢性病患,都需要有察覺問題的敏銳,都需要能在壓力之下,做精準的判斷,這是臨床醫療最艱困的一關,也是治療師養成訓練中最欠缺的一環。如果您在綜合醫院中執業,迫切需要具備此項能力,如果您服務於其他面向的物理治療,包含需獨立作業的物理治療所,具備此項能力更可以讓運作程度更加順暢、風險降低。

在各家醫院爭相取得冠狀動脈照護認證、建立急性醫療網的同時,團隊合作、直接會診將是個趨勢。第一屆物理治療臨床博士學位學程(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 [DPT] Program)已經開始招生,表示大家漸漸認定治療師應有更充足的專業能力,在被賦予更重要的責任之前,請準備好自己,挺身坐向前!

從心臟病患出發,建構宏觀銳利的眼光!

打造您的競爭力,課程熱烈報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