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嶄新教學風格,將重點烙印腦中

振興醫院 許媁甯


【期盼,也期待】

心肺治療在物理治療這塊仍是較少人耕耘的一塊,就算在醫院執行業務也是每個治療師自己查資料自己做病人,很少有機會討論如何針對不同特點的病患進行治療的調整或是發現其實自己的治療觀點其實可以更廣。看了這次課程的教課內容,較為讓人吸睛的是急重症患者的治療,對於這類型的病患,治療師們總是處於擁有了許多武器在身上,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使用的窘境,面對病患身上眾多的管線、各種病情上的變化,對於治療策略總不是這麼有把握,因此這是這次課程前讓我最期待的一部分。


【處處驚豔,時時驚喜】

實際進入課堂,讓人驚豔的是講師們講課風格的調整,不再是單純的課堂演講,投影片一張一張的放,不再是用一個分組報告呈現出學習成果,而是不斷地拋出問題,讓我們實際動手排序動手黏貼,比腦力比速度,再揭曉後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這些盲區時的驚喜,是我在這次課堂學習的最開心的部分,因為這種方式讓人印象深刻,上完課後不用等回家後翻開講義,就有幾個重點在腦中了!

除了講課風格的調整以外,在先前工作坊已上過的課程題材也有不同方式的詮釋,像是運動心肺功能檢查,讓人能夠從不同的面向跟著講師的脈絡,再去更細緻的學習測試的判讀,而不是判讀的起點總連不上終點,可以感受到講師真的嘔心瀝血想把一個複雜的知識、概念轉化為簡單又清楚的方式傳達出來。

在運動處方的設計,除了例行的公式、特殊病患的注意事項以外,還有讓我們了解各項指標背後的意義,還有實際案例的套用,使我們不再是要記憶所謂的定則,僵硬的套用在病患身上。


【部分的遺憾,成就未來的動力】

課後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在有氧運動處方與複雜心血管疾病的部分連結不夠強烈,使實際了解病患注意事項及實際設計上面感覺還有一點落差。主辦方精心設計的密室逃脫,兼顧有趣和專業知識的考驗,方式很新穎,讓大家從玩中學,不過有點小可惜在後面保留解答的時間稍嫌少,在密室逃脫時其實大家是分開解題逃脫的,對整個主辦方遊戲的設計較為片面,因此如果有較完整連續的解惑的話,能夠使這場密室逃脫設計的效果最大化。至於課前最令人期待的急重症治療的部分,講師是從不同期待的面向切入,從病患的意識、認知的評估切入,從治療何時進、評估該評什麼講述,倒是缺少了一些這類病患會有許多管線的治療描述的面向,另外課程上對於病患治療的臨場感也是相對較為缺乏,整個急重症病患的圖像概念較為薄弱,也許下次課程可以再多些急重症病患特點及治療的連結,對於臨床上的應用能夠補足平常較為困擾的部分。

最後也要感謝主辦方,提供在心肺領域努力的大家有個充電、精實自己的地方,同時也不斷的在挑戰自己,如何讓自己的知識能夠確實傳達給學員,提升學習的效率與樂趣。

與時間賽跑的鷹眼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林家正


【緊張】

接觸心肺復健領域才短短半年,目前負責內科普通病房跟加護病房,跟實習時大不相同,幾乎從零開始,只能跟隨學長姊的腳步前進,慢慢地累積臨床經驗,也越來越有興趣,詢問學校老師有甚麼課程可以充實自己,在老師的推薦之下,決定報名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所舉辦的優質課程。在課程之前,大家會繳交問卷以及一份病歷,附上臨床上遇到的問題,老師們會把大家的問題融入課程內容,並且為大家指點迷津。透過一些組內討論以及組間的競賽,腦細胞都快被榨乾了~~


【興奮】

從一開始的運動肺功能檢查,郁珊老師給出了具體的操作要領及選擇安全測試的方法,讓我清楚的知道如何更精準的選擇運動測試。也讓我了解如何正確定義無氧閾值,了解這些數值,可以明白身體體能狀況,給予個案適當的強度,提升他們的耐力,來達到最大的運動效果。最後提出"心肺肌"的觀念,讓我們可以簡單的思考病人屬於哪一類問題,然後做出判斷。

延續上一堂課的運動檢查,俐櫻老師教導我們如何來制定個案的運動處方,透過準則我們找到AT,並且根據不同的個案來設定強度,以及特殊病患族群會有甚麼地方須做考量,並且該怎麼調整運動處方,這都讓我獲益良多。柏言老師介紹的複雜心血管疾病並且知道特殊病患運動受限的原因,透過一些實例,把自己設定在情境當中,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討論出適當的運動處方TITF。

第一天最後的密室逃脫.透過遊戲來學習,把第一天所學融會貫通,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及緊張刺激的真實感,就跟臨床上一樣,大家發揮所長,就是只有一個目標-解決病患的問題,永遠還有很多未知的問題等著你,隨時還要準備開啟下一道門。


【醍醐灌頂】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病人延續了生命,接下來我們也是要面臨一個課題-如何讓重症病人回復生活。柏言老師有脈絡層次為大家講解,讓我知道甚麼時候可以開始介入階段,需要注意病人的生理反應,隨時做出調整,而不是只有PROM。面對病人問題時,也不再手足無措。

接下來,案例討論及臨床教戰,心怡老師把自身的經驗傳授給我們,讓我這菜鳥可以很快從病歷中找到病人問題,收集相關資料,猜測病人問題所在,進一步的去評估而不是亂槍打鳥,再列出預計解決的問題以及可被治療的損傷,最後訂定病人的目標來治療。一整天的練習,讓我清楚的知道流程,全面性的去思考,訂定一個適合病人的運動計畫。

這兩天下來,因為有這些老師費心盡力的設計課程,讓我覺得心肺不再是一個難以觸碰的領域,我可以很快的清楚病人現況,以及運動時該注意的事項,有任何異常變化,隨時更正治療計畫;但也不是這麼簡單,很多病人會有共病的問題,須考慮到更多的面向,才能真正的幫助他們!

創新教學,會讓你學習效果加倍

彰化基督教醫院 李俊賢


【自遊戲中學習】

本次學習到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運動肺功能檢測與運動處方,不是上如何檢測而是從生理學觀點教導我們如何從數據中判讀此患者可能是狀況造成患者現在這些表現,是一項重要而有趣的檢測工具,能夠幫助臨床治療師制定個別化運動處方及探查運動限制,學習如何用更細膩的眼光判讀這份資料及應用到治療計畫。

第二部分是講有關心臟復健常見的複雜的疾病復健方向以及須考量的點與方向,例如:心臟移植、心肌梗塞、腎衰竭、主動脈剝離…等常見又複雜的疾病,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重症及複雜疾病的個案。

第三部分則是案例討論,最主要學習如何從病例中找出亮點,進一步收資料、建假設、擬評估、列問題、定目標、做治療,才能有一個好的治療方針才不會迷失方向。

這次課程還有一個重點是在課堂中,設計密室逃脫課程,除了機智問答外,還設計很多關卡需要從案例中討論寫出答案才能進到下一關,真的是非常刺激的一部份。在過程中,有如臨床上一般,與時間在搶救患者,要將所學的東西迅速且準確用在臨床個案中,超級刺激的一個遊戲兼考驗。


【自案例中成長】

這次學習,主要是看到想要學習運動測試這一部份數據的解釋,在這部分有學習到如何快速從幾個數字找出我們要的數值,依據這些數值來設定我們運動處方,雖然我們在臨床上很少在治療前就執行運動測試,一方面在教學上也讓我可以在教導學生更多有關運動測試的解釋更有內容與方向。

再來是講有關疾病的處理原則以及那些事該做而那些不該做,尤其是在加護病房的照護,因為這也是為了將來心肺業務上需一條龍時,何時可在加護病房中執行運動,該坐起來,還是再觀察,也有交談到也是需要看每家醫院醫師的態度,多去跟他們磨合找到他們想要的才是長遠的計畫,這部分還針對這些疾病治療的方向做一個探討,利用大家一起討論讓我們更能夠了解我們要考量的點以及大家的想法讓我增進不少。

最後才是重頭戲,由黃老師主講,如何書寫病歷以及如何在一個個案中不迷失重點找到個案在心肺物理治療中獲得治療,課程提供好多案例讓我們學習,從中也思考如何在教導學生跳脫原本的教學方式,多讓他們去思考,這也需要老師更精進才是。

讓我有邏輯性的破解臨床問題

振興醫院 吳苡甄


【不同領域間的專業合作】

這兩天在工作坊的課程中學習很多。我們組別有來自各地醫院的物理治療師以及復健科醫師,因此在課堂開始前以及兩天學習過程的交流中,也發現各個治療師所看重的觀點不太一樣,但卻是我可以好好學習的地方。課程中有許多挑戰都需要小組合作,面對不同領域的醫護人員,也練習了如何和他們做一些醫療溝通。透過兩天的學習除了自己了解上課的內容外,與組員溝通也是一門學習的關卡,因此這兩天也學了到要如何做出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出一個屬於我們之間的完美答案。


【量身訂做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第一天工作坊的一開始,講師的肺功能測試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過去對肺功能測試比較沒有涉略,因此對於這堂課就像一張白紙加上過去的一些微薄的知識。我覺得肺功能測試困難的地方就是要去解讀它,因此在茫茫大海的資料以及數字下必須要將他們統整成一個病人的診斷或是病人的限制是什麼。而早上講師的統整法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也覺得原來他的解讀方式也是有邏輯且有順序的,最後也給我們一張白紙,讓我們重新去默想一次剛剛上過的課程,讓這個統整法深深地進入我們的腦袋裡面。後續的肺功能限制最大宗也是根據心肺肌這個大原理去破解大部分的臨床問題,因此在課堂上雖然很緊湊,但每一分一秒完全不敢分心,學習到的知識非常多且非常豐富。

有氧運動處方,面對病人的運動劑量的推進以及下修都是會根據專業判斷而做調整。有氧運動處在講師的講解下也是有一定的SOP,分別為篩出病人診斷是什麼,有什麼禁忌症或是共病症、疾病的預後,再來就是考慮病人個人的因子如身高、體重、性別、年齡等;篩病人也會根據紅綠燈原則,如紅燈的病人為危險的狀況,這種狀況是沒有辦法介入運動處方的,黃燈的病人難度較高,再介入時必須要小心做,最後綠燈的病人,介入運動處方對此類型的病人是有利的,因此要多鼓勵。再來就是去觀察病人的風險,最後才擬處方。講師利用以上的原則在模擬了很多的情境,也讓我們深入的了解上課的內容,也學習到非常多的知識。

在複雜心血管疾病以及急重症的物理治療也是讓我大開眼界。急重症的病人在臨床環境下介入的空間低,且病人不一定能夠照著治療師的期待有一些進展,因此在治療動機較低。此堂課老師一開始給我們物理治療師對急重症病人的重要之外,也講解了如何有效的分類急重症的病人並且有效地給予治療。


【抽象概念具體實現】

直到最後專業的課程學完後,講師將所有的知識統整成幫病人擬出一個適合病人的問題,並且擬出治療計劃。課程中雖然較抽象,但在不斷的演練以及修正我們的觀念,最後可以更明確的知道如何有效地列出較貼切病人的問題以及有效地去幫他擬出一個適合他的治療計劃。整體來說兩天的課程步調很快,但其實也學到了很多,需要動腦的地方也非常的多。利用臨床問題可以有效的讓我們學習到更多並且實際去應用他。

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一場涵蓋專業知識、醫學簡報與教學技術的饗宴

豐原醫院 吳俊諺

目前臨床工作上較少遇到複雜度高的心肺復健族群,會對工作坊有興趣是因為看到了老劉醫師的一段話「身為一位急診醫師,萬一遇到EF18%的病人,我只敢叫他“不要動”。可是,振興心臟重建中心團隊,連EF18%都敢叫他“來運動”」,自己身為復健科醫師,雖然知道運動對於疾病的改善有幫助,但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大多仍會傾向保守的運動建議,如何面對心肺疾病複雜度高的族群,如何切入,如何抽絲剝繭後設計有效的運動處方,這麼複雜的專業智識又如何讓學員有效的吸收,這一切都在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獲得了解答。


【知道,得到與做到】

課程內容包含了運動肺功能檢查判讀,探查運動限制與運動處方推進,複雜心血管疾病物理治療,心臟重症物理治療,以及最後面臨複雜個案,如何依假設建立評估,依評估列出問題,到最後依問題制定策略。

需要知道的專業知識非常龐大,以往死嗑教科書總是一個頭兩個大,講師們把複雜的知識濃縮,優化的簡報讓核心知識聚焦,遊戲的方式讓學員們透過搶答、配對、表演等方式學習。

第一天壓軸的密室脫逃遊戲,精心設計的謎題,除了要動手動腦考驗團隊合作外,更複習了整天所學的專業知識,唯有正確的答案,才能解開密碼獲得關鍵提示,唯有團隊合作才能從密室脫逃,透過活動,不只是知道,更是得到。

第二天針對複雜重症疾病演練,暸解個案“不能做”還是“不想做”,找出個案真正問題所在,成功的復健需要意識狀態、認知合作與需要功能當作基石,透過類似大富翁的遊戲方式,擲骰子代表個案的每一天,每天會遇到不同的狀況卡,有可能變好,有可能狀況惡化,藉此學習3C(Contraindication,Consciousness,Cooperation),2S(Sitting,Standing & Ambulation),1R(Reassessment)。最後的綜合演練則是讓學員從知道得到,更是做到,在複雜個案中找亮點、收資料,依據資料結果建立假設與評估項目,最後根據評估列出功能性問題與訂定短期長期目標,再開始治療。


【團隊合作】

醫療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在心肺復健更不是,從前線的醫療、中間的治療、後段的居家,因為疾病的複雜與嚴重性,個案的狀況也會因病情變化,常會在不同階段往返,可能會經歷內/外/復健不同科別的醫師、住院的話也會經歷不同的護理師,不同醫院或門診也不會是固定的治療師,如何在病情變化中,讓對個案有益的治療策略可以延續或依病情做適當的調整,有賴團隊的合作,除了扮演好自己的專業角色外,多暸解不同職類的角色與需要,才能有更高品質的照護。無論是醫師、治療師、護理師,只要是對於個案照顧上有生理上的心臟問題,或是心理上的障礙,或是追求完美的心,都可以在工作坊中獲得解答。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2019課程開始之前

黃心怡 (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 主持人)

2018年我們將心臟復健工作坊的十個系列課程完整的走過一遍,並特別企畫了心衰竭病患運動治療的課程以及與成大醫學院合辦了夏日學校。因為開辦課程的機緣,我們得以與來自各地的心臟復健醫療人員交流,包括心臟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呼吸治療師、護理師,當然還有在不同領域一起努力的物理治療師。

還記得在心衰竭的那一次課程我們分享了各院目前執行急性後期照護計畫遇到的難題;系列三四是我們學員人數最少但卻是教與學之間的火花最炫目的一次;還有最後很硬的系列五到十,我們感受了團隊合作能夠創造的力量。

因為這些熱情學習的笑容,造就了工作坊講師團隊不斷努力進階的動力。

過去我們習慣將病患分類為骨科、神經、小兒、心肺的病人,但這樣的分類卻容易將病患問題碎片化,並因此讓治療計畫變得狹隘。臨床上的病痛千變萬化,健康與疾病的拉拔之間存在各種可能,協助病患面對疾病,跟他們一起解決問題,才能做到以病患為本的醫療。

以病患面臨的問題為出發,由跨領域團隊共同治療,而非傳統壁壘分明的專科,是必然的趨勢,臨床專業人員的養成自然也不能偏離方向,因此,2019年我們將課程再做了一次進階改版,依據臨床情境設計主題,分別是:「運動處方」、「急重症病患之物理治療」、「心衰竭病患之運動治療」以及「治療計畫擬定」,以運動處方這個主題來說,我們探討不同場域在做運動處方時,適合使用的評估工具,以及不同的考量;而在急重症病患之物理治療的主題中,我們將全方位的討論呼吸治療、動作治療以及運動風險。

希望能讓大家在臨床應用時更直接,也歡迎不同領域的醫療人員跟我們一起學習,貼近醫療現場跨領域戰鬥的力量。

今年度各主題課程只有一期一會,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先把時間空下來!



◆ 2019/5/4-5 運動處方
大家都知道適當的運動處方很重要,可以讓效果更為顯著,也可以確保運動安全,但是你知道如何開出正確的運動處方嗎?

這一主題的課程,我們將探討不同的族群如何選擇評估工具,如何將評估結果應用到運動處方的設計,並進一步推進運動強度,突破限制。

   課程內容:
   利用準則制定運動處方
   運動推進及問題突破
   利用運動肺功能測試結果制定運動處方
   如果病患合併高血壓及糖尿病


◆ 2019/10/5-6 急重症病患之物理治療
在急重症病房這個主戰場,面對重症的病人,不該只有被動關節活動;面對嚴重動作功能缺損,又該如何恰如其分地掌握核心治療?

從呼吸治療、動作控制、特殊疾病考量,帶您一步步拆解,讓您能夠在面對重症病患時更有自信。

   課程內容:
   急重症病患治療
   複雜心臟疾病治療
   胸腔物理治療
   重症急性期之後的動作訓練


◆ 2019/12/7-8 心衰竭病患之運動治療/治療計畫擬定
急性後期照護(PAC)在2017年正式上路,其中心衰竭病患的PAC與其他病患明顯不同,也是各院相對不熟悉的項目。運動治療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治療項目,了解運動治療時的注意事項刻不容緩。

臨床情境盤根錯節,病患病情總是錯綜複雜,今年度的最後一個主題,我們將學習如何從龐大的臨床資料中,建立假設,擬定評估策略,確立核心問題,並進而連結治療重點,整合大量臨床病例及經驗發展出來的套路,幫助您擬定更精準的治療計畫。

   課程內容:
   心衰竭病患之運動治療
   臨床資料收集及整合
   問題列表與治療策略

全新的一年,歡迎您來工作坊跟我們一起學習,用最接近臨床現場的方式,以學員為中心的學習體驗,讓您功力增進一甲子!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19經典課程(五)(六)(七)(八)(九)(十)



2019 經典課程_系列()()()()()()
課程簡介

本次的課程將涵蓋三大部分:
1.  運動肺功能檢測與運動處方:
這是一項重要而有趣的檢測工具,能夠幫助制定個別化運動處方及探查運動限制,目前還沒有更好又穩定的方式可以取代從這個檢查中收集到的動態資料,在系列五六七中,我們將學習如何用更細膩的眼光判讀這份資料及應用到治療計畫。
2.  複雜及重症疾病:
近年來,衛生署推動冠狀動脈疾病照護及心衰竭急性後期照護,加上醫療技術的進步,在延長生命的同時,醫療人員同時須要面對如何讓這些病人重新回復生活的難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重症及複雜疾病的個案,下一次當面對各種好不容易從重症中存活的個案,不再束手無策,或是只能被動地關節活動,而是幫助他們重新跟我們走在一起!
3.  問題列表與治療策略
接續之前的臨床資料收集,我們將繼續挺進到問題列表、目標設定及治療計畫擬定。我們往往被龐雜的臨床資料綁架,而忽略了找出病患核心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能力除了驗證問題的成因,還需要連結到後續合理的目標及可執行的治療計畫。從學校畢業,不該是我們停止學習這個能力的終點;臨床的客觀條件差,更鞭策我們要確保每一次都是精準治療。
從多年的臨床教學經驗中發現,讓學員配備能力比教會他們看病歷更能保有續航力,也是我們工作坊經典系列最後重磅登場的演繹。

這堂課您將學到:
1.  如何運用運動肺功能檢測,制定個別化有氧運動處方,探查運動限制
2.  如何面對有氧運動治療推進過程中的異常反應
3.  重症病患物理治療之介入思維
4.  複雜心臟疾病,如心臟移植、大血管手術、未處裡血管等患者的物理治療計畫注意事項
5.  練習從多元面向的臨床情境,找出核心問題、制定精準治療計畫

適合對象
國內外具備執照之物理治療師/ 其他對心肺物理治療、心臟復健有興趣,具備合格證照之醫療人員
進階班課程,優先邀請參加過心臟復健菁英工作坊相關課程的學員來挑戰!

課程時間:2019/01/26-27 (週六日) 9:00-17:00 (2018/12/28截止報名)

課程地點:振興醫院第二醫療大樓五樓 臨床技能教室

講師陣容 ( 依授課順序 ):


名額:25(未滿十人不開班)

主辦: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

協辦: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心臟醫學中心

2019/01/26(六)

2019/01/27(日)

學前知識:
請至「1know」平台申請帳號,主辦單位會在您報名成功後將您的帳號加入群組,課程的學前知識、當日講義、或活動紀錄將公告於上。
因本次上課為進階系列課程,請學員務必事先閱讀學前知識並上傳課前指定作業,以增加課程學習。

課後回饋:
活動結束後,於2/10 24:00前寄回一千字心得,便可獲得 1000 元禮卷回饋(掛號寄出)。課後心得將整理後刊登於相關活動網站。

退款規定:
2018/12/28前,取消報名,退款百分之八十。2019/1/4前取消報名,退款百分之五十。2019/1/11後,恕不退款,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停班停課 (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課日期,或協助改至其他梯次課程。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隱私聲明:
因課程內容牽涉智慧財產權及病患隱私,雲端平台上的教學影片禁止轉錄或另作開放性授課觀賞等用途。課堂中將有攝影師進行活動記錄。

聯絡資訊:
陳小姐
FAX: 02-28267431

課程原價:28000 /兩日 (費用含兩日午餐、茶水點心、及活動獎品)
早鳥價格: (1215日前完成報名)21000/兩日
匯款帳號:
戶名: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
銀行代號:國泰世華銀行 013
帳號:012-03-502485-7

匯款完成請填報名表,我們會在收到您的報名資訊後寄發確認信至您的電子郵件信箱

想看看菁英工作坊全系列優質課程: 課程總覽